乡镇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展示>>乡镇动态>>正文

下司镇淑里村精准发展“两莓一花”纵深推进产业扶贫

发布时间:2018-06-06 16:01信息来源:浏览量:

回龙花海

富龙湾草莓

乾兴蓝莓基地

 

下司镇淑里村有13个自然寨24个村民小组1284户4130人。2014年以前,该村属典型“三无”空壳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88户704人,贫困发生率达17.04%。三年来,该村坚持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依托资源禀赋,精准发展“蓝莓+草莓+花海”三大产业,纵深推进产业扶贫。2017年,该村集体经济达到23万元,村集体经济每年稳定收入5万元以上,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846元,贫困发生率降至2.73%,实现整村出列脱贫。

一、结构优化促产业倍增发展,农民增收有门路

以全市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精准发展“两莓一花”,推动农业产业高效益发展。一是因地制宜定产业。结合该村地处清水江两侧,水资源丰富、山地多为低山林地等资源禀赋,2014年,该村引入凯里市乾兴生态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将传统种植的玉米、白菜、红薯等低附加值的农业产业调整为营养价值高、产品价值高的“水果皇后”蓝莓产业,打造蓝莓产业示范基地。2017年,已建成蓝莓标准化育苗大棚2500㎡,蓝莓育苗70万株,蓝莓种植面积500余亩,特色蔬菜200亩,年产值200万元。二是长短结合扩产业。结合蓝莓产业种植周期较长,短期内难以见收益,该村邀约州、市专家对当地土壤、气候等实地检测,组织村干部、群众召开产业发展征求意见大会,探索出“长短结合、三产结合”的产业发展路径,在回龙寨、长田组种植一年多产、一年两产的花卉、草莓等短平快产业,构建“三产齐飞、同频共振”产业格局。目前,目前,已在长田组建成富龙湾草莓园,种植大棚草莓、露天草莓35亩,年产值120万元,在回龙寨建成花卉项目基地,种植月季200余亩,年带动收益220万元。三是农旅结合兴产业。以乾兴蓝莓产业示范基地基础,整合生态农业、民族文化等优势资源,分3期投资50亿元,规划打造集体育运动区、民族文化区、农耕文化区、休闲度假区、养生养老区等8大功能板块35个子项目于一身的乾兴农业生态观光园;以回龙花卉项目基地为基础,由黔东南卉之丰园林绿化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重点打造露天月季花海区、草本花卉培植区、本土野花驯化培植区、滨水休闲观光区等四大功能区,规划建设成游客赏花、消费、住宿为一体的农旅产业综合体。目前,乾兴农业生态观光园已完成园区环路、停车场、生态餐厅、箱房酒店等配套设施,游泳池、水上乐园、百香果基地正在推进中;回龙花卉项目基地200亩月季花海已对外开放,日均吸引游客200余人。

二、示范引领促产业规模发展,农民增收有平台

充分发挥能人引领、企业带动、区域联动的示范作用,推动三大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一是能人带动围绕人是脱贫致富关键核心问题,该村积极鼓励村干部、社会能人、家庭农场主等能人示范发展种养殖产业,以“一带一”或“一带多”方式带动产业发展。2014年,下司镇社会能人、富龙湾特色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起人徐庆军受该村村“两委”邀请,在群众热衷于种植玉米、蔬菜等传统产业,对发展新产业疑惑之初,率先在淑里村长田建设富龙湾种植园实施草莓种植,对有志于草莓种植的农户,由富龙湾特色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安排专人免费提供栽培、用药等技术指导。目前,富龙湾种植园常年聘请农户20余人进园务工,带动周边农户2户(1户贫困户)种植露天草莓10亩。二是企业引领结合农户发展能力弱、抗风险承受力差等因素,相继引入凯里市乾兴生态农林开发有限公司、黔东南卉之丰园林绿化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由公司对基地蓝莓、花卉产业统一供种、统一管理、统一生产、统一销售,聘请农户按照基地产业发展规划种植经济作物,以龙头企业连接农民与市场两头,引领产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三是区域联动。由下司镇富龙湾特色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起,联合马场、花桥、和平、同兴、清江等草莓种植大户、合作社组建价格联盟组合体和技术共享联盟,由价格联盟组合体指导草莓最高价格、最低价格和价格浮动区间;由技术共享联盟推广运用草莓新技术、解决草莓规模性病死、腐烂等疑难问题,以区域联动方式推进产业抱团发展。2017年,该村辐射带动马场、清江、花桥等周边农户3820户6789人种植草莓3800余亩,草莓种植农户户均实现收入2万元以上。

三、机制推动促产业有序发展,农民增收有保障

围绕农村“三变”改革,引导公司与贫困户、村集体建立土地流转收租金、资金入股分红、务工就业增收、集体经济增收等利益链接机制,把农民、经营主体、村集体、企业的利益主体捆绑起来,把分散的人、地、钱集中起来,聚力发展产业,共谋发展致富。一是土地流转收租金机制。按照土地流转资金1000—1500元/亩的标准,由村“两委”牵头,通过签订土地流转协议的方式,组织农户将自有土地流转进入产业园,农户每年固定收取土地租金,实现群众土地“资源变资产”。2017年,三大产业基地累计流转516户2275亩土地,支付流转金231.25万元,实现户均增收4400余元。二是资金入股发展机制。依托“特惠贷”政策,制定《淑里村“特惠贷”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对无资金需求或无力发展的贫困户,按照贫困户每年获得投入资金8%的标准,整合“特惠贷”资金入股公司,壮大产业发展。2017年,累计整合65户贫困户资金325万元用于发展回龙花卉产业,户均增收4000元。三是务工就业增收机制。围绕用工需求,由村“两委”牵头,与三大产业企业建立村级富余劳动力就业和村级富余劳动力定向培训协议,优先聘用本村劳动力进入产业园区务工、优先培训无技术有劳动力农户,拓宽农户增收渠道和就业渠道。2017年以来,三大产业园常年聘用劳动力110余人,临时聘用500余人,日均工资100元。四是集体经济增收机制。按照以资源换市场的思路,支持村级组织将闲置办公场所以公开租赁、承包经营、买断经营方式盘活村级资产。同时,对落户本村企业,通过计提土地流转管理费用的方式,以20元/年/亩的标准为企业提供有偿服务,实现资源变资产、服务变资金,保证集体收入的可持续性。2014年以来,该村每年获得房屋租金4万元、服务费4.45万元的集体收入。(龙杰 顾满红)